当前位置: 双字节小说 都市 文娱:从变形记开始的大文豪 口碑扩散

口碑扩散(1 / 2)

 《万历十五年》虽然属于史着经典,但依旧有着难以掩饰的缺点。

 黄仁宇先生的经历和生活环境就注定了他这本书充满历史的局限性。

 原着作为学术着作,充满了太多的主观性,失之于偏颇的地方,看待明朝历史的角度、立场和观点,均具有明显的“现代”和“西方中心论”的色彩。

 引用的各种史料也不严肃,对具体历史事实的叙述并非全部真实、可靠,甚至出现歪曲、篡改的手段,对史料各取所需,以偏概全,有点“六经注我”的感觉。

 举一个例子。

 《万历十五年》中说,太监冯保因为与高拱不睦,没有能按照惯例升职,直到万历继位,高拱被逐,他才被太后授予此职(掌印太监)。

 事实是,在隆庆皇帝刚咽气不到两个小时,冯保就以隆庆皇帝遗旨的方式,获得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务,就此还引发了太监矫诏的争论。此时,高拱还是首席顾命大臣、内阁首相。

 研究历史,基础是时间点。因为《万历十五年》把冯保任掌印太监一职的时间点搞错了,以至于在对高拱的评价上,出现了严重偏差。

 如果连微观的细节都搞不清楚,谬误百出,那他的宏观综合归纳又怎能做到正确无误呢?

 不过瑕不掩瑜,哪怕这本书有着种种缺点,但不能否认他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不管是开辟了一种别开生面的历史叙事方式,还是建立了一套独特的历史分析框架,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参考价值。

 楚才浩既然要想写这部明史,必须要多方查找史料进行论证才行。

 一般读者不会朔本求源,只要读的通顺即可,专业人士可就不会这么想,肯定要逐字逐句找茬。

 抄书固然容易,但到了他的地位,越是抄书就越要谨慎,尤其是这类历史着作,一个弄不好,可能会给读者错误的引导,误导读者对历史正确的理解。

 楚才浩每个星期都会借几份明史资料研究,并思考着对《万历十五年》的修改。

 此时他正在看的得这本书就是容肇祖的《明代思想史》。

 好在燕大的图书馆藏书很多,想要的历史文献都能从这里找到,而且燕大聚集着一大批国学、明史大师,有什么需要考证的地方直接上门请教,也很方便。

 同样也得益于这些教授的帮助,不仅找资料非常轻松,不严谨的地方也能得到及时纠正,还能节省大量的研究时间。

 ....

 整个十二月中下旬,楚才浩都在不断对《万历十五年》进行调整修改。

 只要不上课,不是坐在图书馆,就是蜗居在宿舍读史写书,外界很久没有关于他的任何消息。

 大半年忙着拍电影,他已经许久没有像这样静下心来读书,多亏了这些天的修生养静,把他身上的浮躁消得一干二净。

 一大清早,楚才浩刚跑完步回来,就看到何老拄着拐杖、拎着装有包子的垃圾袋,优哉游哉地向楚才浩宿舍楼走过来。

 这位北大终身教授,这段时间可谓是是楚才浩宿舍的常客,隔三差五就要跑来查看一下《万历十五年》的写作进度,直到把他攒的稿件查阅完,提一点自己的建议才罢休,简直比楚才浩这个作家还要上心。

 楚才浩笑着打趣道:“何老,这次怎么一大早就来监工了?”

 两人已经混得很熟了,无需顾及礼仪。

 何老这段时间的心情比较舒畅,对于这位衣钵传人越看越满意,不仅书画总算是有点长进了,更让他感到愉快的就是经过他孜孜不倦的引导,最近终于不在不务正业,走起正途,开始写起了严肃文学。

 这才对嘛,老是写一些哗众取宠的东西,能有什么出息?!

 何老高兴得就像个小孩子,到处拉人帮忙,连说话都不像之前那样夹枪带棒,生怕他遇到挫折,又跑去写通俗文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