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字节小说 都市 人在大学,名震文娱圈 明月几时有(5763字)

明月几时有(5763字)(3 / 5)

 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把酒问天这一细节描写,可谓传神。

 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

 江枫先生格局高远,堪若天人,因为他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明月几时有?”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

 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

 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

 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

 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诗人自己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念。

 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

 “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

 “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

 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

 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

 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

 也许是因为诗人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

 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

 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

 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

 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诗人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

 “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

 “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

 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

 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

 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诗人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

 “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