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字节小说 都市 紫色 第一卷 见识(1)

第一卷 见识(1)(2 / 4)

 现如今有许多民企,在流动资金充裕的时候,宁可购买一些名贵的古董文玩压在自己的仓库里,也不愿意把企业的游资轻易的放出去给银行去赚钱。很多人都知道,把钱存在银行里,利息低不说,还会随着时间贬值。而在公司里存放价值连城的古董字画,不仅不会贬值,而且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升职。当年在伦敦拍卖的那个元青花是卖了1500万英镑,当时价值是2。5亿人民币,可是仅仅过了10年,这个东西的估值已经升值到了16亿人民币。

 今天上拍的这些唐代秘色瓷,从照片上看,从介绍上看,都属那个时代的精品。我们知道,在北宋以前的瓷器基本上以素瓷为主,什么是素瓷?说个大白话就是我们去小店里买一个平常吃饭的碗,这个碗上什么颜色和图画都没有,这就是素瓷。在那个年代的瓷器虽然说都是素瓷,可并不是平板一块,而是有暗刻的花纹和装饰,这也可以说是当时流行的越窑产品的一个特色。

 说起越窑来,一般人不是很熟悉。根据史书记载,从东汉时期开始,在浙江杭州湾南边这一带就出现了窑口,生产各种生活器皿。随着市场的需求扩大,窑口也开始向四周扩展,逐步形成了以上虞、余姚、慈溪、宁波这些地区的诸多窑口。东汉时期,这一地区当时统属“越州”管辖,所以,这里出产的瓷器就被叫着越窑瓷器。到了唐代,著名的秘色瓷就是产于越窑,那个法门寺地宫里出来的秘色瓷据说就是越窑慈溪窑口生产的。而目前有许多后来被鉴定出来“追认”秘色瓷瓷器的产地就不好说了,有些五花八门,甚至偏离的还不近。

 陶瓷,是我们平常的叫法,其中的区别一般人并不是很清楚。有些教科书上说,陶和瓷的区别主要是烧造温度上的差异。烧制陶器的温度一般在800°左右,而烧制瓷器则是需要至少1200°。现在经过科学的验证,确定烧制瓷器的温度是1235°左右。其实,这个说法并不是很准确的。除了温度的差异以外,烧制的材料也是有重大差异的。烧制陶器对材料的选择不严格,一般的黏土和黄土都行,只要研磨精细就可以烧制。而烧制瓷器则不然,用黄土和黏土是绝对烧制不出来真正瓷器的,必须要用高岭土,一般人也简称为瓷土。

 中国的瓷器发展按照考古和科学的分析是源于北方,壮大于南方。根据考古考证,中国最早的瓷器出现在商代,距离现在四千多年。而那个时候,长江以南基本上是荒蛮时期,别说到处是水泽地带,也无法实现烧瓷的高温。要知道,用普通木材去烧无论如何也弄不出1200°以上的高温,即便是用上好的木炭,其最高温度也不会过千度。在历史考证中,说华夏民族使用煤炭的时间是在汉代,这个分析其实是错误的。没有把与煤炭相关的产业考虑进去,仅仅是从考古发现上做了判断。其实,华夏北方民族在商代就已经发现了可以燃烧的“湮石”,并且加以利用,否则,4200年前瓷器是如何烧制出来的?

 促使瓷器烧造难移的最大原因其实也不完全是因为战争,而是因为瓷土的供给和瓷土的质量。虽然在北宋时期,五大名窑基本上是在河南河北一带,只有哥窑的窑址目前没有定论。那是不是说在河南河北等地拥有大量的瓷土呢?

 根据考古和现代勘探调查,河南实际上没有可用于烧瓷的瓷土的,尤其是官窑,那是北宋官家在首都开封府专门为皇帝建立的窑口,而开封实际上一两瓷土都没有。那这些窑口的瓷土是哪里来的呢?一条是从西部陕西南部,长安到宝鸡这条线上的。另一条就是通过与辽国在边境上互市,从在当时被辽国占领的叫蓟州,辽国叫南京道的地方获得。还有一条路就是通过运河从江南运输瓷土进京。

 在北宋时期,赵匡胤丢了燕云十六州,后来,继任的赵匡义也曾经想夺回来,可惜,功败垂成,直到北宋灭亡都没有成功。那个时候,被辽国统治的南京道有个地方盛产瓷土和煤炭,还靠海,方便运输,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唐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