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字节小说 都市 紫色 第一卷 杂说(2)

第一卷 杂说(2)(3 / 3)

 不托底的是,如果这个大墓仅仅是规格达到了标准,如果这里真的是恶葬的话,那么墓穴里的随葬品就不会很多,没有随葬品,就很难确定墓主是谁。

 而在汉代,还没有出现规范的墓志铭和墓碑,在殡葬等项目上也没有这些规制。所以,在发掘汉代古墓的时候,往往是要寻找墓主的身份印章印信等物件,然后对照古籍上的记载,仔细核实核对后才能做出结论。马王堆等汉代古墓基本上都是通过这些物件确认墓主的。没有这些东西,就只能按照规制的等级和一些出土的旁证,然后在古籍上去寻找对应的记载,经过各种科学的推理和使用排除法来确认墓主。曾经有一个地方发掘出了“三国时期墓志铭”,还敲锣打鼓的想报喜,结果,还没出市里,就被内行的文化人一棍子打死,因为,墓志铭这种规制在三国时期压根就没有,规范的墓志铭和墓碑的规制是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隋唐,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树立在唐高宗与武则天乾陵墓前的那个无字碑,不管为什么他们的后代没有刻字,这立碑的规制显然是已经确立了。

 在汉代的时候,墓葬的墓碑也没有开始成为惯例和规制,从目前考证的最早的墓碑是东汉穆宗时期的袁安碑,严格说,那还算不得是后世的墓志铭,也算不得是墓碑,倒是像一个刻在石头上的档案记录,不过其古篆体的书法给后世留下了相当丰厚的内涵,也使许多后世篆刻大家都要临摹学习的。

 这里解释一下“碑”这个字,最早,碑就是与丧葬习俗分不开的。而这个碑字则是是一个典型的形声字,字典上手是从石,从卑,古时,人们用石柱立在太阳下指示时刻,所以,在字典里的解释还是很具有褒义的,那里面说的是:“卑”意为“仿真物”、“模拟物”、“替代物”。“石”与“卑”联合起来表示“石制的仿真物”,事实真是这样吗?显然这个解释非常的……不靠谱。

 实际上,石柱也好,石鼓也好,在这里的寓意是“卑微”的佣人或者是下人,由于用石头替代了,所以加了一个“石”旁,从而有了“碑”这个很形象的字。

 在古代,竖直的石柱肯定不止一种功能,除了可以在阳光下指示时间以外,还有许多用处,这就逐步的派生和产生了后世的墓碑、字碑、功德碑、纪念碑等等,但是,最早形成的原因却不是为了记录文字的,而在为了便于下葬棺椁的。

 汉代时,还没有特指的碑石,管那种石柱叫“竖石”,就是用作举行葬礼的一个必备的葬具。当时贵族官僚的墓穴都讲究深埋,马王堆那个辛追的墓穴距离地面就足足有20多米,当这些棺椁到达墓坑的时候,以那个时候的技术水平是根本无法直接下葬的,所以,棺材要停运到墓旁,然后在墓的四角设碑,就是石柱,然后利用四角的石柱,将棺材放入下面已经垒好的椁中,最后盖上椁盖。棺材是事先封号的,而椁是在埋葬时候才封盖的。这个时候的石柱就像四个卑微的奴婢那样承担着重任,为了保证下葬的稳定,石柱上甚至还要刻上一些文字以说明,到后来引申到识别墓主的一个标记,便于后人前来祭拜。

 有钱人可以这样干,那普通百姓如何能够这样干?于是,就有了用木桩替代石柱的,在古代,这种木头的柱子叫“丰碑”。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注:丰碑,斫大木为之,形如石碑,于停前后四角树之,穿中,于间为鹿卢,下棺以缕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