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字节小说 都市 紫色 第一卷 深坑(5)

第一卷 深坑(5)(3 / 4)

 最早提出母亲河这个概念的已经不可考,但是,这个概念的出现应该是华夏民族的理念写照,在世界民族之林里,重视历史,牢记历史最突出的就是华夏民族,早在夏朝的末期就已经有了专门记录历史的官员“太史令”,文字记载,西周时期,记录历史的官员已经是名列大夫的行列,到了秦朝,专门设置了“太史令”的官职。正是这些记录下来的历史,使华夏民族认为黄河是民族的母亲河。

 这个母亲河的概念后来也传播到了西方,他们也各自给自己找了母亲河,天知道那些母亲河到底有多少历史?有多少内涵?他们没有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脉相承的,没有对祖先的祭祀,有的就是走到哪儿挖到哪儿的“考古”。

 关于母亲河这个概念,现如今又多出来一个长江,这个说法既对也牵强,说对,那是指长江在后世里的规模和贡献,黄河根本无法比拟,从这个角度说长江是母亲河是没有问题的。尤其是那部著名的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公映以后,这种观点基本上已经被国人接受。可要是从历史的沉淀和时间来说,华夏族的母亲河只有黄河而没有长江的。这是因为,在远古时期,长江一带的地势、土壤、气候等等并不利于古人类生存,在长江流域一带虽然也有古代遗址,也有人类活动,但是,那根本无法与黄河流域的人类相比,甚至是被列为南蛮之地。

 以黄河流域为主体的华夏族当时也面临着围绕在四周的其他民族的,当时的称呼是:蛮、狄、夷、戎,具体的就是:南蛮,北狄,东夷和西戎。当年姬昌要折腾商纣的时候,在长江流域一带的土人,被中原称呼为南蛮的部落首领“鬻熊”率领整个部落与姬昌和姬发率领的周国遥相呼应,事成之后,由于是南蛮,只被周天子封为“子爵”。这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里,唯一一个当时的蛮族国家。

 根据历史传说,鬻熊的祖先是火神祝融,姓什么呢?嘿嘿,就是姓那个《芈月传》里的“芈”,但是,其后人少用姓多用氏,全称是“芈姓熊氏”,为啥是熊氏?楚国先人起源于丹江口附近的大山里,就是到了今天,神农架里还是有不少“熊”呢,这也许是一种原始的崇拜图腾吧。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路诸侯里,只有楚国的封爵是最低的,当楚国强大以后,实在忍受不了这样的待遇,干脆自己封王,这个人就是楚国的第二十代国君熊通,史学家把熊通称王定为春秋元年,这其实是有意思的。熊通的称王完全不顾及周天子了,要与周天子平起平坐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春秋时代开始,有一个成语叫“城下之盟”,说的就是熊通邀约了江汉诸侯至沈鹿会盟,这个沈鹿就是当下的钟祥,来的有巴、庸、濮、邓、绞、罗、轸、申、贰、郧、江等国君,只有黄,随二国国君未到。不管到的还是没有到的,在后来,全部被楚国吃掉,也就是在这次的会盟上,楚武王熊通逼着其他国君签下了盟约,史称城下之盟。

 当时的楚国就有自己的语言,被称为楚语或“雅音”,这也是三楚之地,虽然方言多如牛毛,可大体都是一类的。现在有人说什么秦国的语言是古音等等,纯属臆测和胡扯,人家楚武王折腾的时候,秦国还在大西北苦苦挣扎呢,到底是谁用了谁的语言,已经不可考了。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楚国出了大量的文化人、音乐人和舞蹈人,《楚辞》不必说了,高山流水的故事也发生在楚国,华夏人对凤凰的崇拜也是从楚国开始的,到了战国时期,楚国的疆域是最大的,就是推翻秦朝的刘邦、项羽也是楚国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何等的霸气豪言。

 扯了这么多,为啥啊,我们上面说的这一片地方其实是与黄河中游的地区接壤和联系紧密的,这个联系紧密同时也有另一个说法,那就是四战之地,在三国期间,各地军阀就像上厕所一样的在这里来回折腾,你方到罢我登场,诸多小军阀在谋取军事上的胜利时必然需要军饷,于是,盗墓成风,拥有明显方位的汉墓基本上在那个年代就被盗掘。等到五代时期的梁国人温韬,这个混蛋堪称历史上最大的盗墓贼,唐朝十八座皇陵被他挖了十七个,只有武则天的乾陵免于劫难。还有一个著名的盗墓者就是唐末的黄巢,黄巢的军队可谓是转战了全国,走到哪里就挖到那里,在中原,他干脆在“响晴白日”下用万人挖掘,这里还能剩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