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字节小说 都市 紫色 第一卷 奇葩官司(2)

第一卷 奇葩官司(2)(2 / 3)

 丽萨收拾东西准备离开的时候,习惯性的看了一眼手机,结果,她惊愕的发现上面几乎是铺天盖地的募捐消息,而且,募捐的理由还很具有煽动性,作为一名律师,哪里能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她立即就与也要离去的李希特法官通气。

 “尊敬的李希特法官,事情可能变得严重了。”丽萨说着举起了自己的手机,“这不是简单的募捐,而是一种煽动啊,甚至是煽动对我的当事人的人身攻击,这不能被接受,如果按照这样的募捐方式发展下去,一旦正规的大媒体进入,比如电视台,报纸,国际知名通讯社等等进入,最后引发出什么样的舆情就很难说了,一些不知道真相的人会被蛊惑,会被误导,引发出社会问题就麻烦了。”

 丽萨说着话,也向法官示意,自己的这段话她已经录下了视频,可以说,她非常机警的把“丑话说在了前面”。然后微微一笑,转头向旁边的工作人员打听这里的洗手间在哪里?然后拿好自己的东西,带上助手离开。这几乎就是向李希特暗示,“我不会走正门的,正门的麻烦你们自己去弄吧。”

 丽萨提出来的问题,在西方的社会体制之下,都很难处理,一个法官,即便是认定丽萨说的情况马上就会发生,也是无法去阻拦和遏制事态的发展。他甚至都不知道给谁打电话去提醒。媒体有采访的自由,有随意发表自己观点的自由。没有这些基础,希特勒是如何忽悠德国老百姓上他打造的战车的?没有这个基础,美国如何调兵遣将的去打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当民众被媒体忽悠,被媒体má • zuì 后,留下来的就是一个疯狂的社会dòng • luàn ,这在历史中不断的发生和演绎着。

 其实,西方人玩的这套在华夏历史上早就玩腻了,也深知其中的厉害和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危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早就有谏官和言官,在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里都有干这个事情的人,那个时候大多数是兼职,提出的叫“谏策”,上面听了,叫“纳谏”,到了秦朝,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成为专职的“谏官”,在其后的朝代里都保留了这个专业,而到了宋代的时候,这些谏议官职已经开始左右朝政了,成为党争的重要工具,而到了明清两代,更是左右朝局的重要衙门,成为宫斗乃至夺嫡等诸多事件里的主要力量。

 言官设立的主要用意就是听取不同意见,监督监察其他官员的行为,纠正帝王可能出现的错误和提醒修补发生的遗漏。这个言官的提法其实就是古代的“言论自由”,在宋代,命令“不因言获罪”,在明朝的时候,还允许有“风闻言事”,啥意思?就是一些人胡说八道的时候不要证据,只要猜测就可以上书弹劾、构陷任何人,包括皇帝,宋明辆朝都是华夏经济科技大发展的时期,许多文化科技的发展都集中出现在这两个朝代,可是,这两个朝代的朝廷却是最无能和最混乱的,后世说是文官误国,搞乱了这两个朝代,其实,就是一群言官在乱搞。

 北宋时,司马光对如何挑选言官就有过精辟的认识,“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这个选拔标准无疑是正确的,问题是,能够达到标准的人又有几何?明朝时,几十个谏官“冒死”规劝嘉靖皇帝的不是治国安邦,都是屁大点的琐碎家务事,他们就是要标榜自己的名声和地位,最后,生生的把个江山丢掉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明朝后期的皇帝基本上都是不管事的,没有什么御批之说,朝廷里的文件被内阁“蓝批”即可,都说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他上朝去干嘛?谁搭理他啊?

 当言论忽悠了社会的时候,带来的就肯定是灾难,所以,华夏的后人搞明白了这些后,甭管是谁,甭管你多牛,胡说八道肯定不行,而那所谓的言官也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如果这样算下来,西方社会算不算比华夏落后百年以上?

 事情的发展又被丽萨言中,第二天,整个维也纳的各个自媒体上都是谴责丽萨代理的原告的,有些人甚至直接怀疑,喊出了“这个事件是个阴谋”的口号。还有几十个人跑到了市政府那边去讨个说法,弄的市长都莫名其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