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字节小说 都市 紫色 第一卷 课题小组(3)

第一卷 课题小组(3)(2 / 3)

 李凡的推定是,过去那种单一的依靠资本运作的投资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高科技发展的现状了,即便是有充裕的资本去运作,在其它重要因素不具备的时候,项目也很难完全成功,甚至会出现坍塌式的失败,引发大面积的金融资本危机。通过对比和对现实经济发展的阐述,李凡在报告里点明了一些国际资本运作失败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传统的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的资本运作,将不具备稳定性和延续性”,这个观点可谓是石破天惊,就连资深的林正之都被雷到了。

 晚上,林正之让学校小食堂随便给他弄了点吃的,他要在办公室挑灯夜战了,厉箜韬也是在晚饭后,托着一个小车过来了,他将课题组里的所有资料都搬过来了,这简直就是要把系主任办公室当成新的课题小组了。要是在平日里,林正之也许会把厉箜韬给骂上几句,可现在,他已经没有心思去说自己的这个弟子了,他已经被李凡的报告一步步的带进去了,正在思考着李凡的研究手段呢。

 李凡和贾小平都不是科班的经济类学者,他们不过是以一个普通的研究者身份,从最开始的简单问题出发,一步步的剖析发生在资本运作里的诸多问题。这一点倒是与一百多年前研究资本论的那位是一样的,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最后把许多问题都归纳起来,其实,这才是研究课题的科学态度。

 当下,许多人写论文,写报告,往往会引用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只要列出“某某期刊某某页”,似乎只有这样的论文和报告才有分量,可李凡和贾小平搞的这个报告里,几乎看不到这样的引用,无他,他们一是没有看过那些当代的经济理论文章和论文,二是就没想过借助别人的肩膀去站得更高,他们想的和做的就是拿陈氏电子的案例,就事论事,然后再推而广之,可以说,至少在他们的报告里无须去向别人的研究成果交纳“专利费”,尽管许多论文是允许免费引用的,可那些论文的观点就是正确的吗?用人家的观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那到底是帮人家宣扬,还是自己想搭顺风车呢?可惜,当今的学术界,这样的论文格式已经成为了一个模式,你引经据典的越多,你的论文似乎写的就越是有分量,获得的评分似乎也能多。这种论文模式其实在西方也是近几十年才开始流行的,以前也不是这样,试想一下,如果爱因斯坦通篇都是引用他人的理论,他的相对论也好,光电效应论文也罢,能够获得各种大奖吗?能够成为物理巨人吗?那是不可能的。

 林正之看完了第一遍,也不看看是几点了,拿起电话就打给了李凡,此时,李凡正在家里逗着小女儿玩一会,随后就要打发孩子睡觉休息了。看到是林正之的电话,心里也明白,怕是厉箜韬他们搞的那篇报告是不行了,这是找自己商量了,于是,把孩子给了凯琳娜,自己就到书房里去接电话了。

 “林主任,这么晚了您还没休息啊?有事情找我?”李凡客气的说着开场白。

 “哦?小李教授,我忘记看时间了,既然这样,我在电话里跟你说上几句吧,本来是想叫你到学校里来一趟的,唉!这事闹的……好吧,我坦言了,厉箜韬他们搞的那个报告不行,完全不行。刚才我看了你们写的,有许多地方很新颖,而且你们写报告的风格与现在流行的风格是不一样的,我想啊,你是不是可以让我们一起署名啊?你这份报告除了几个地方的文字要修改修改外,在立论和结论以及论证方面都没啥问题,而且还点出了一条资本运作的新规律,这是值得借鉴的。”

 林正之是听了李凡的暗示才留意看了一下旁边的挂钟,发现时间已经晚了,他知道,李凡并没有住在学校附近,更谈不上享受学校福利房待遇,集中住在一些老教授扎堆的新型小区里,毕竟,李凡的年纪太轻,等到他升格为教授后,原来那种福利分配住房的模式已经不存在了,如果说这个时候让李凡再开车到学校来,不是说不行,而是要看事情发分量大小轻重缓急了。是,现在报告要推到重来,可还没有到火上房的地步,再说了,林正之看了李凡他们写的报告后,觉得稍加润色修改一下文字,拿出去是完全够格的,不说别的,光是提出“高科技发展下新模式资本运作的必备条件”这个说法就足够让许多经济学家想上一阵子了。林正之知道,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个学派这样提出问题和阐明观点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