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字节小说 都市 穿越之弄潮者 二百零五章 台北

二百零五章 台北(1 / 3)

    在香港休息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卫华单独一个人乘飞机来到了tái • wān ,不论是在卫华原来的时空还是这个时空,卫华都是是第一次来tái • wān ,tái • wān 里香港虽然很近,但是卫华一直没有机会到tái • wān 。穿越前的卫华没有能力到tái • wān 旅游,虽然二十一世纪到tái • wān 旅游不是什么难事,随便找个旅行社交了钱就可以去,但是卫华没钱所以没去过。但是他早就在从上学时的课本上知道tái • wān 中国的宝岛,是个资源丰富、风景秀丽的地方。这次来tái • wān 他除了要完成自己预定的任务之外,还有个计划就是在tái • wān 好好的玩一回,见识一下宝岛的美丽风景。

    卫华从此时应该叫中正国际机场到二零零六年十月才改名为桃园国际机场出来,直接乘坐出租车来到了卫华已经预定好的台北凯撒酒店,在酒店房间里卫华现实洗了个澡,然后躺在酒店房间的床上翻看联络器里的资料。卫华最先翻看的就是台北市的历史。根据记载,台北最早为原住民中凯达格兰人的生活地,明代初期开始有汉人来到此地。从17世纪初西班牙人占领tái • wān 北海岸开始,历经荷治时期与郑氏王朝,到清代初期以前,此地均荒芜而未有大规模开拓,被统治视为化外之地。1709年,泉州人陈天章、陈逢春、赖永和、陈宪伯、戴天枢合股立陈赖章垦号,向tái • wān 府诸罗县申请开垦大佳腊地方,成为台北盆地开垦活动的开端。“大佳腊”之后多写作“大加蚋堡”,源自平埔族的“taga1”。

    19世纪中叶,淡水河流域的物产贸易兴起,先是艋成为重要贸易据点,然后是大稻埕后来居上,tái • wān 经济重心逐渐北移。此后官方决定在艋与大稻埕间的田野地,兴建台北府城作为行政中心。公元1875年。钦差大臣沈葆桢在此建立了台北府,统管tái • wān 行政,从此就有“台北”之名。188年,台北府城城墙及5个城门正式落成。1885年tái • wān 建省,刘铭传担任tái • wān 省任巡抚。开始建设大稻埕至基隆与新竹的铁路,加强邮电、道路等基础建设,并将tái • wān 巡抚衙门及布政使司衙门设置于城内,台北市的雏形至此已初步建立。189 4年,继任巡抚邵友濂正式将省会由桥孜图移至台北,从此逐渐成为tái • wān 的政治中心。

    189 5年,tái • wān 被割让给日本。日治初期,仍以原有的两座衙门作为tái • wān 总督府,成为日本统治tái • wān 地政治中心,直到1919年tái • wān 总督府新厅舍落成为止。1900年起。日本人逐步拆除台北府城城墙及西门,以原台北城范围内的区域作为官方厅舍集中地,以及来台日人的商业活动地带。并利用拆除后的城墙原址辟筑4条3线道路,兴建自来水及下水道系统,并分阶段进行“市街改正”计划,街道的建筑风貌略为西化;另外也新设公园绿地及新建其他公共建筑,台北市逐渐具有现代都市地形态。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中华民国政府在当时的台北公会堂举行受降仪式,日本殖民时代划下句点。现在为tái • wān 省的省会城市和“中华民国政府”的临时都。

    1945年至1949年随着国民党政府撤退到tái • wān 的200万军民,以及1960年代众多中南部民众北上求学、工作的风潮,都使得台北市的人口快增加。过去在美援的挹注下,道路、住宅社区、学校等公共设施的新建工程也开始逐步进行;城市的已开区域原先集中于旧市区西侧,自1960年代末期起,也开始向东边地大片田野地拓展。1970年代与1980年代为台北市的高度展期,城市的商业重心也从此时开始逐渐向东移至东区,西区相对显现出展衰退的态势;伴随高度展而来的是交通量的激增,最终造成严重的交通问题。1990年代之后,市区铁路地下化、快道路、捷运、公车专用道等交通建设6续完成。相当程度地缓解了交通上的压力;信义计划区开始快展,市政府与市议会亦迁至该地;原本渐趋没落的西区,西门町、大稻埕等地带也开始进行局部改造、更新计划。不过,如何兼顾传统社区或商圈地整建,与原有特色的保留,仍是一大课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