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字节小说 都市 穿越之弄潮者 三百七十一 证明(14)

三百七十一 证明(14)(1 / 2)

    三百七十一      证明(14)

    两天之后,三百名苏门答腊护国军的飞行员和五百名爪哇华人解放军的飞行员以及空军的两百名飞行员一起被送到了塔城,契科夫为这些飞行员建立了单独的营地,同时来的还有总装备部的几十名技术人员,这些人用扫描仪把有关“歼七”的所有资料都输入到一个智能辅助器里,同时还输入了大量的其他国家的一些飞机的资料。  一个星期后,根据这些资料由智能系统编制的虚拟现实的培训系统就编成了,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飞行员就开始接受虚拟培训系统的培训。  不过这些总装备部的人,在忙完了有关各种飞机的有关资料的输入后,又开始输入有关海军舰艇的各种资料输入,包括航空母舰的资料,国内的输入完,就输入国外的各种舰艇资料,忙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输入完,卫华秘密基地的大型智能系统用了三天的时间,编制出一套完整的海军舰队培训系统,考虑到人员的问题,最先开始的是海军舰艇指挥官的培训,于是八月底一百多名海军舰艇指挥官奉命来到了塔城,参加培训。  这些人就是未来的第二远远洋舰队、第三远洋舰队的舰艇指挥官。

    就在爪哇华人解放军和苏门答腊护国军的飞行员来到塔城接受培训的时候,契科夫负责管理的中国海洋淡水开发公司的海水淡化海上平台开始在渤海湾开工建设。  根据卫华的设计,智能系统地反复核算。  最终确定这些海水淡化平台都是用特地研发的适用于海洋环境的记忆性复合硅材料来建造,在避开航道离海岸线十几、二十几公里的大海里建立这些海水淡化平台。  为了便于对这些平台的建设,契科夫从中国船舶总公司组用了几艘万吨的货轮,这几首货轮就停泊在海上,由卫华手下的生化战士来负责操作,契科夫把生产记忆性复合硅材料地生产线搬到了这几艘万吨货轮上,需要的原材料就就近解决了。  有了地方政府地配合。  这些原材料都很容易解决,对地方政府而言这也是百年不遇的好事。  原本不值钱的沙子,也可以大把的卖钱,而且是有多少要多少,这可是难得的机会(此时,北方的房地产发展还不是很大!)。  于是七月的时候,渤海上出现一种奇怪地现象,大大小小的驳船往来海上。  向几艘停在在海上的万吨巨轮上运送沙子和原油以及一些植物秸秆。

    海上工作平台首先考虑的就是安全的问题,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海上的飓风和巨以及可能发生的地壳运动,所以海上平台地基础必须同大陆架相连,不然的话海上平台很可能就会发生翻倒事件,所以平台的施工必须从几十米的水下开始。  为了能够顺利的在水下施工,契科夫找到了卫华,卫华在秘密基地为契科夫建造了两艘海下施工艇,以及一些专门用于水下施工的工程机械人。  从万吨巨轮上生产出来地记忆性复合硅材料被不断运送到海底。  大量的海底施工机械人就用这些记忆性复合硅材料进行焊接,搭建海上平台的基础,然后在基础上建设海上平台。

    就在建设海上平台的时候,输水管道也在北方各地开始施工建设,这些施工管道已经通过国家的规划,输水管道所经过的地区大部分是出于华北地区。  而且经过的地方大部分都是平原地区,所以相对的施工比较简单,最主要的工程就是掩埋管道的沟渠地挖掘工作。  契科夫把经过各县地管道沟渠的挖掘工作交给了各县政府来处理,契科夫只是把该用于各县沟渠挖掘地工程预算款交给各县政府,他只要求合格的沟渠,其他的并不管,至于预算款各县政府怎么花他并不过问,所以各县对契科夫的工作十分的配合。  一是各县政府有钱可拿,再一个是这项工程是国家的重点工程,有国务院的特派人员在巡视、督促。  他们也不敢耍什么花样。

    沟渠挖掘好之后。  管道的安装连接就十分的简单了。  运送到施工现场的并不是管道,而是一张张板材。  契科夫手下的施工人员把板材连接到自带的工程车电源上,然后通过小型的辅助器就可以使板材自动弯曲变形形成管状,然后施工人员对结合处进行焊接,这样一段管道就形成了,然后在起重机的帮助下,把管道吊装到沟渠内,同安装好的管道对接,再经施工人员焊接,新的一段管道就安装好了。  契科夫的施工人员大部分都是从苏联弄来的人员,这些人都经过二级的基因改造。  因为施工的现场有很多地方政府的辅助人员,所以不能使用智能工程机械人来施工,只能采用人工的方式来施工。  即使是这样,输水管道的施工速度也非常的快。  卫华设计的这些输水管道连接了天津、北京、太原、西安等大城市,穿越北方数个省份,直到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的塔城为止,卫华想借由这些被净化出来的淡水,延长塔里木河的存水期,加大塔里木河的流域,以让更多的沙漠绿洲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