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字节小说 都市 1980我的文艺时代 软饭王

软饭王(3 / 3)

    郑毅的那篇《老井》在林为民的修改润色后,征得了郑毅这个原作者的同意,又经过编辑部的其他同事审阅,可以登上这次的“山西作家专号”,其他山西作家的作品也基本已经定稿。

    几人商量过后,最终将这次的“山西作家专号”定在了今年的最后一期第六期上。

    等林为民从蒙伟宰的办公室回来,发现桌上放了个包裹。

    “为民,刚才你有个国际包裹到了,我们替你收了。”

    国际包裹?

    这年头是个稀罕玩意,林为民的第一反应是兰登书屋,拆开之后却发现并不是,而是阿瑟·米勒给他寄来的包裹。

    包裹里面是英文版的《触不可及》的剧本,上面还有一些签字,看起来应该是演职人员们的。

    除此之外,还有演出的剧照,另外最多的就是《触不可及》公演后的媒体报道,都是阿瑟·米勒特意搜集的报纸和杂志。

    最后就是一封阿瑟·米勒写给他的信。

    林为民打开信,大致内容是跟林为民汇报了一下《触不可及》公演后的情况。

    阿瑟·米勒把《触不可及》带到米国后的筹备过程并不顺利,原著是中国话剧,没什么名气,所以这部话剧的筹备是在外百老汇。

    在百老汇大街两旁,分布着几十家剧院,当地人把44街至53街的剧院称为内百老汇,而百老汇大街41街和56街上的剧院则称为外百老汇。内百老汇上演的是经典的、热门的、商业化的剧目,外百老汇演出的是一些实验性的、还没有名气的、低成本的剧目。

    阿瑟·米勒虽然是米国很有名气的剧作家,但要筹备一部没有名气的中国作品,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话剧毕竟是要投资的,人艺有国家和燕京市的拨款,百老汇可没有。每一部话剧,同时也是一门生意。

    在百老汇,一部话剧通常只有一次首演的机会,仿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旦失败,剧组可能在一夜之间就会解散。

    通过阿瑟·米勒在信中的描述,《触不可及》在外百老汇上演后效果还不错。

    受惠于阿瑟·米勒在米国的名声,尽管是在外百老汇公演,但前几场的演出上座率保持的不错,几场演出之后,演出的口碑效应逐渐释放。

    《触不可及》逐渐在外百老汇打开了名声,不少话剧爱好者慕名前来。

    口碑就这样在一次次的演出过程中慢慢积攒下来。

    而阿瑟·米勒这次给林为民写信寄包裹,除了告知公演情况之外,还有一个好消息要跟他分享。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Copyright © 2022 笔趣阁 All Rights Reserved.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