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字节小说 都市 1980我的文艺时代 《歌剧魅影》

《歌剧魅影》(2 / 3)

    卡梅隆和安德鲁对视片刻,最终败下阵来。

    安德鲁说的没错,做《歌剧魅影》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豪赌。

    八十年代是百老汇的巅峰时代,尽管花团锦簇,但就跟所有娱乐行业一样,都是驴粪蛋子表面光,真正能够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人。

    在如今的百老汇,一部正常投资的音乐剧不会超过100万米刀,哪怕是顶级阵容200万米刀也足够用了。

    《歌剧魅影》300万米刀的投资创造了百老汇的历史,也让两人赌上了所有的名声。

    所有米国人都知道,做音乐剧就跟做电影一样,是风险极高的事。

    百老汇每年上演上百部音乐剧,但真正能够赚钱的不超过二十部,而这其中能够大赚特赚的,无不是百老汇百年历史当中的经典作品。

    安德鲁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没错,他之前的作品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和票房也没错,但谁又能保证他的下一部作品一定会受到欢迎呢?

    要知道在《歌剧魅影》之前,安德鲁所创作的《星期天告诉我》和《卓越人物将它赶走》都是反响平平,勉强保本而已,这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

    对于音乐剧来说,失败往往代表了血本无归。

    因为音乐剧是具有很强大的“长尾效应”的行业。

    音乐剧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票房,一部音乐剧如果可以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就可以持续演出几十年,源源不断创造收入,这是连电影都无法比拟的票房潜力。

    但风光背后同样有危险,音乐剧前期投入大,哪怕是在公演口碑高的情况下,但每场演出的票房收入是固定的。

    不管座位卖出去多少,固定的人员、设备费用都是支付,不同于电影一次性解决掉所有的成本,音乐剧巡演、驻演过程中费用会不断产生。

    只有在单场收入大于单场成本的情况下才能覆盖掉前期成本,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回本期。

    谁也不敢保证,一部音乐剧可以热卖多长时间。

    但根据百老汇这些年的统计,普通的音乐剧连续演出六个月就已经算是优秀的作品了。

    六个月时间,要在覆盖演出成本的基础上再覆盖掉前期成本,再谈盈利,难度堪比登天。

    在好莱坞,除了那几部顶级音乐剧之外,谁也没有办法保证,自己可以做到这样的投资效率。

    所以,《歌剧魅影》300万米刀的投资,无论是对于投资人来说,还是对于安德鲁和卡梅隆来说,都是极大的冒险。

    “卡梅隆,你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吗?”在卡梅隆沉思的时候,安德鲁问道。

    去年这个时候,安德鲁在度假,偶然在二手书摊上瞥见了《歌剧魅影》的,了解到了隐藏于巴黎歌剧院的爱情故事。

    中的哥特式悬疑、黑暗和极度浪漫的情节瞬间点燃了安德鲁的创作激情,他迫不及待的打电话给制作人兼好友卡梅隆,提议将《歌剧魅影》搬上舞台,而卡梅隆也痛快的答应了。

    “我当然记得!”卡梅隆想到当初的激情,有些动情的说道。

    安德鲁和卡梅隆配合多年,默契十足,《歌剧魅影》的筹划在一开始是非常顺利的。

    但随着音乐剧制作的深入,事情开始变得不顺起来。

    安德鲁一心想捧红自己的新婚妻子莎拉·布莱曼,但是招到了投资人、评论人在内的多方质疑,大家对于莎拉·布莱曼舞蹈演员出身的经历抱有非常强烈的怀疑。

    另一方面,在男主角的选用上,尽管已经和现在正当红的摇滚乐队Cockney Rebel的主唱史蒂文·哈雷签了约,但是识音乐剧演员无数的安德鲁对史蒂文·哈雷并不满意,一直有心想换掉这个男主角。

    可投资人和制作人卡梅隆却考虑到市场的原因,认为史蒂文·哈雷正当红,用他当男主角对票房很有帮助,拒绝了安德鲁推荐的演员迈克尔·克劳福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Copyright © 2022 笔趣阁 All Rights Reserved.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