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字节小说 都市 四合院之我是路人甲 同学

同学(4 / 6)

 “师傅,一起去盛和斋啊,”王小帅拉住刘大爷的胳膊,不让他走。

 “你们小年轻聚在一起,加上我这老头子算什么,不去不去,”老刘摇头拒绝,“还有啊,允许你下午晚来半小时,但不能喝多了。”

 这个年代简直是酒鬼们的天堂,后世的人上班前喝酒都是不允许的,更不要说这个时代酒驾都没人查。

 “刘大爷,既然您不去,那就把这条鱼带上,给我几个小兄弟跟妹子尝尝鲜。”

 江大军抓起一条三四斤的青鱼,从院里拔了几根草,从鱼鳃上穿过,这是江大军这几天跟海子边钓鱼的钓友新学的技术。

 “那哪成啊,这不成了收受贿赂了嘛,”刘大爷连忙摆手拒绝。

 “唉,刘大爷,您又不是什么国家干部,这算哪门子贿赂啊,还有这鱼也不是我的,是国家的,我就只有它的使用权,所有权归什刹海公园呢,别人要告您收受贿赂,那也是什刹海公园行贿,”江大军随口跑火车。

 “哈哈,按你说的,合着我不收还不行了,”老刘见赵秀英也在场,没有阻止,也就不客套了,从江大军手里接过鱼,笑呵呵地走了。

 后世很多人说人群里,你至少要有几个朋友,一个是医生,一个是律师,但放到现在,医生跟律师分量加一块也比不上一个粮店工作的朋友。

 ……

 盛和斋大堂,这几天,江大军每天早上都带着几个弟弟妹妹过来,已经很熟悉了。

 而且每次走的时候都多带俩油饼给赵秀英,虽然多数是进了小五跟大民大两兄弟的肚子。

 中午来盛和斋吃饭,江大军还是第一次,比起早上的人来人往,中午这里可算是空快了。

 京城以前就是首善之地,有钱有权势的老饕多,自然催生出一大批老字号的馆子。

 所谓的一楼、二烤、三轩、四顺都是清真馆子,闻名于外的八大楼、八大居那是鲁菜饭庄,至于全聚德烤鸭现在味道还行,但也撑不起京城南波万的名头。

 至于后世传说中大名鼎鼎的满汉全席,勉强可以看作是国宴的前身,但更多的是虚假宣传,原因有四:

 第一,跟四大天王有五个一样,满汉全席的数量也不是只有128道,参与过满汉全席的菜品加起来有将近200道,其中满族菜翻来覆去的也就12道菜。

 第二,满汉全席大都不是现吃现做,而是提前一天做好的,也就是说多数是隔夜菜,味道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第三嘛,那些满汉全席是老康为了满汉一家亲的说法,全是扯几把淡,正常人搞融合还会分满人席与汉人席吗?

 满人分六等席,汉人分五等席,这分明是阶级与民族划分的很森严好吧,哪里看出融合了?

 第四,满汉全席也不是御膳房搞的,而是外朝的光禄寺负责筹备的。

 那些宣传自己是御膳房多少代传人、会做多少道满汉全席的人,都是骗子,真正会做满汉全席的只能说是光禄寺传人,好吧?

 光禄寺出品的工作餐什么味道,从遗留下来的资料看,吃过的官员们没一个不骂的。

 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中记录了一条明朝当时很有意思的谚语: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说的是京城四大名不符实的东西,其中光禄寺的茶汤指的就是宫廷内外上筳席的饭菜。

 至于改朝换代会让光禄寺雄起,那是不可能存在的,跟中国男足雄起一样不可能。

 清人章学诚在随笔文集《乙卯札记》中记录了京城十大最可笑的事,排名第一的就是光禄寺的茶汤。

 另外说一句,御膳房的由来是从清朝顺治皇帝开始的,但改变历朝历代规矩,死活不让光禄寺做饭了的是明朝的皇帝,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厂公都负责为皇帝管过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